项目批准号:08CJY0052
项目名称: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合作开发创新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申遗的视角分析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成果字数:22万字
项目负责人:南宇
课题负责人简介:南宇(1969-),女,陕西定边人,硕士生导师,西北师大旅游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旅游区域经济和管理研究,兰州大学人文地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区域协作与发展、旅游经济、旅游开发与
管理。(E-mail)xbsdnanyu@163.com,
课题组成员:李兰军,高级经济师,甘肃电力公司、明珠旅游集团
窦开龙,副教授、博士,兰州商学院经济研究所
李文兵,教授、博士,湖南理工学院旅游系
杨永春,教授、博士,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何效祖,副厅级巡视员、博士,甘肃省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处
史婧,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鉴定结果:良好(84分)
一、本课题的社会影响、效益、评价
课题组负责人共有14篇以上文章被核心刊物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过,已引用、参考负责人文章共有40-50篇文章。课题系列论文中的多篇CSSCI论文被数篇CSSCI论文或核心刊物引用。成果部分系列论文在2012年7月,2010年8月,获甘肃省教育厅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课题组各成员承担过和参与了多项旅游类课题,旅游开发与规划及其它方面的纵向、横向课题,均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是甘肃省及西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性依据。该项目通过研究报告和系列论文的形式重点考察了西北区旅游业跨区域合作开发,并据此得出一系列有启发性与政策依据的结论,系列论文的公开发表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充实了该项研究的内容,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理论上阐释和梳理了西北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经济规律,在学术研究上起到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功效,它将丰富、完善和深化对旅游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旅游市场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用此理论依据回到西北区旅游市场、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检验,借鉴,反馈并作宏观的理论指导。将西北区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引导成西北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推动力和竞争力。西北区旅游理论研究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研究报告将被呈送至西北五省各省级旅游局及省、区政府职能部门、旅游经济管理部门、科研部门等,作为制订政策的参考依据,具有重大的、迫切的现实需求,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目的和理论、实践意义、价值
本课题的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行政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主要依托城市包括西安、天水、兰州、嘉峪关、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喀什、银川、西宁、格尔木等。区域内以沟通中西文化交流而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贯穿辐射全区。该区域主题形象鲜明突出,地域相连,山水相接,资源丰富互补、比较优势鲜明,客观上具备旅游区域协作、联动开发的坚实基础,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有品牌知名度的旅游经济区。这种基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存共荣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使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崛起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经济区域。西北区旅游空间布局已在五省较大地域范围初步展开。由于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北区域合作开发问题成为学术界、决策层及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之一。丝绸之路的跨区域合作开发与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对于我国来说既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机遇是可以进一步推动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挑战是西北区应如何加强旅游的跨区域合作开发。西北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区应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走跨省区、跨区域合作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新路。
目前该地区基本局限于地缘关系,各自为政,未能从更高的战略层次上形成互补与合力优势。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与东部沿海地区无法相提并论,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明显差距,在丝绸之路申遗的契机和现实需求下,如何利用“丝绸之路”的概念和知名度打造区域经济带(圈)的应用性研究还很薄弱。目前该项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的综合性和合作协调性、系统性不够,迫切需要从西北整体区域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合作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前瞻性、整体性、合作协调性的发展规划和构想。
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旅游资源类型等方面具有关联度大、互补性强的有利条件,具有良好的合作优势。该区域合作开发的内在关联性和可能性成为五省区合作的纽带,充分利用区域交通的便利网络提高大西北旅游业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市场份额和在全国的产业地位。推动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西北区旅游业发展,实现跨省区、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的内在机理及有效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项目选题范围不仅符合国家和西北区确定的旅游重点发展领域及发展方向,而且紧密结合西北区各省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在理论上阐释和梳理了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跨区域合作的区域经济规律,丰富了该项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学术和应用价值。该项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丰富,以实现西北五省区旅游业全面、均衡发展。
1、理论、学术价值:在丝绸之路申遗的契机下,通过对西北丝绸之路五省跨区域合作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对其理论依据进行检验和补充,并进行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的影响评价和可行性分析,对区域旅游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
2、实践、应用价值:西北五省区中的丝绸之路旅游正在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本研究将为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也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模式的体制和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丝绸之路跨国旅游合作开发和实际运作提供依据与实践经验。
三、课题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
在三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针对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合作开发创新研究内容,包括相关系列论文的撰写和公开发表,汇总和总结。相关的系列论文都公开发表在有影响的国家权威(CSSCI)和核心的刊物上,并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讨论,论证,修改,并邀请省内外著名、资深相关专业及旅游类专家对该课题的研究提出了中肯,良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以及对西北五省区旅游实践和市场调研和调查,在占有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参阅相关书籍及网络信息和官方统计资料,用经济、地理等数据指标进行统计、测算、分析,得出了很多定量分析的数据和结论,为准确、精确的定位西北五省区跨区域合作开发战略起到了一定的理论借鉴、检验、参考的作用。对研究报告的最终结项的修改,修订,起到了理念和观点的升华和西北旅游业发展客观实践的指导、检验和应用。提出了西北五省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现实对策、建议及六大实践措施。使该课题研究内容更加全面,具体,有说服力。
最终研究成果2011年10月完成,成果为22万字的研究报告和17篇公开发表在有影响的国家权威和核心刊物的系列论文,两者合计成果内容约40万字。及一部课题组成员已公开出版的人民出版社专著(38万字)和课题结项后课题组负责人撰写的科学出版社专著(38万字)。该课题最终成果文字量近100万字,如期、圆满地完成了相关的研究任务。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合作开发创新研究(研究报告)――基于丝绸之路申遗的视角分析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跨区域合作开发创新研究(17篇系列论文)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为课题关键、核心问题)
西北3省2区地域相近,各省区旅游资源禀赋具有很高的互补性。在丝路申遗的契机下,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存在通过合作获取巨大利益的空间,实行联合开发势在必行。西北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区应充分发挥西北区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走跨省区、跨区域合作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新路。西北丝绸之路的旅游开发合作与竞争并存,只有跨区域合作,联动开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旅游带的资源潜力,形成综合功能和主体经济效益。全面提升西北五省区旅游综合竞争力,在旅游资源开发、区域规划、旅游景区管理、旅游交通网络、饭店、旅行社、融资、旅游产品开发与转型、旅游监管与培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资金储备、法制环境等领域的保障体系研究,实现西北五省区旅游业全面、均衡发展等一系列的理念、机制、模式的创新。
1、“丝绸之路”中国段申报世界遗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和价值
2、丝路申遗视野下的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合作开发创新研究
※①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方略与实践研究
②论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机制
※③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跨区域、无障碍、一体化模式研究
3、构建西北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结构网,创新旅游品牌化
4、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品牌实证创新研究
5、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6、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跨区域合作开发现实保障对策建议
7、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重点城市梯度立体开发对策研究
※8、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中心城市合作开发网络模式研究
※9、西北五省区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研究
①西北五省区境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②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
③西北五省区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分析研究
※10、提升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旅游产业竞争优势合作路径分析研究
――饭店、旅行社、人力资源、跨区域旅游路线
11、构建西部丝绸之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开发体系研究
西北协作区的旅游业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协作网络,提升西北跨区域合作开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实现政府主导型战略,联动西北五省区政府间区域协作,宏观上达到五省区整体开发的模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方位区域联动,对西北旅游大板块进行整体规划,形成区域旅游产业体系,提升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在国际市场上的旅游综合竞争力,按照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遵循“区域联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客源互动、互利互惠”的原则,着重打造“西北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这个世界品牌。积极加强西北各旅游城市、旅游企业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对提升陕、甘、宁、青、新毗邻地区旅游整体形象和影响力、推动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旅游业发展,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中国段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现实需求和意义,从而实现西北丝绸之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本课题研究方法的创新、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运用定量法—实证主义方法,定性法—人文主义方法、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结合的方法,综合和抽象的方法等;“特性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结合,历史与现代纵横归纳法和多阶段多区域综合归纳法结合。在占有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参阅相关书籍及网络信息和官方统计资料,用经济和数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跨区域合作理论、地理学和经济学等理论,深入地研究西北丝绸之路旅游跨区域合作开发相关问题。
①在原课题设计,论证的基础上提升、扩充、完善、丰富了几大新的具有实践意义、价值和应用的理论,提出了具有实践创新作用的新理念: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旅游立体网络,区域旅游空间整合模式,梯度层级立体开发旅游中心城市,旅游中心城市梯度网络布局,客源市场时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旅游产业竞争优势合作路径等。并提出了西北五省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现实对策、建议及六大实践措施。论证了西北区如何跨区域合作?具体怎么联动开发?使得该课题研究内容充实、完善,对实践具有指导、检验、应用。
②通过采集大量数据,归类整理、演算、推论,在定性结论基础上得出定量分析的客观结论和相关对策建议及指导实践的具体应用措施。绘制了80多幅图、表、大量的数据及用文字表达、逻辑推理的方式全面进行论证、论述,并形成阶段性结果;运用数理、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空间、结构方面,深入分析大量相关数据,对搜集到的数据利用EXCEL,SPASS等软件进行整理、统计、文献分析等方法,撰写系列论文,研究报告。使得论证内容更直观,更具体,更形象,更具说服力。
③充分运用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学,民俗学、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交叉互用实现研究目的。多角度,多视野、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了该课题,得出五省区跨区域合作开发的战略构想,对西北区合作开发与战略发展的实践运作,创新机制的建立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区域旅游经济和发展战略理论为基础,以区域经济学,区域空间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观念为主要研究线索,对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跨区域合作开发理论进行检验和运用。
④运用区域系统论中的中心地、增长极理论一点轴理论一网络开发理论,打造区域旅游空间整合模式,探讨西北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进行跨区域合作开发的模式和行动基点,描述和制定西北五省区合作开发的空间区域整合、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立体网络;梯度层级开发西北区重点旅游中心城市网络布局;西北五省区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旅游产业竞争优势合作路径,包括饭店、旅行社、人力资源、跨区域旅游路线的实力综合评价理论及应用研究。
课题组的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 形式 | 作 者 |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发表刊物及刊物年期 |
1 | 《西北丝绸之路的非遗保护》 | 论文,A1,国家权威 | 南宇、 杨永春、
| 《新华文摘》2012年第5期全文转摘 |
2 | 《西北丝绸之路的非遗保护》 | 论文,A2,国家权威 | 南宇、 杨永春 | 《光明日报》2011年11月,30日版 |
3 | 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动态结构分析研究 | 论文(CSSCI) | 南宇、 杨永春、 史婧 | 《经济地理》, 2011年9期 |
4 | 西北五省区境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开发 对策研究, A2,国家权威 | 论文,A2,国家权威 | 南宇、史婧、王凯 |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F9,旅游管理,2011 年8期, |
5 | 构建西部丝绸之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开发体系研究 | 论文(CSSCI) | 南宇、 杨永春、 | 《宁夏社会科学》, 2011年5期 |
6 | 西北五省区境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 论文(CSSCI) | 南宇、史婧、王凯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年6期 |
7 | 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中心城市合作开发网络模式研究 | 论文(CSSCI) | 南宇 | 《经济地理》, 2010年6期 |
8 | 西北丝绸之路区跨区域、无障碍、一体化 旅游模式研究 ――基于丝路审遗的视角分析 | 论文(CSSCI) | 南宇、 李兰军 | 《新疆社会科学》, 2010年4期 |
9 | 西北丝绸之路区重点旅游城市梯度 开发研究 | 论文(CSSCI) | 南宇、 杨阿莉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9期 |
10 |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合作开发 研究 ---基于丝绸之路申遗的视角分析 | 论文(CSSCI) | 南宇、 李兰军 |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5期 |
11 |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创新品牌研究》 | A2,国家权威 | 南宇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4期,第26卷, 总第151期。 |
12 | 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品牌实证创新研究 | 论文(CSSCI) | 南宇
| 《贵州社会科学》, 2009年11期 |
13 | 丝绸之路中国段跨国申报世界遗产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 论文 (核心) | 南宇、 李兰军 | 《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
14 |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合作开发创新研究》。 | 社科项目 | 南宇 | 2007年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年10月已鉴定结项。 |
15 | 《甘肃文化旅游开发论》 | 专著(31万字) | 窦开龙 | 人民出版社, 2010年12月, |
16 | 西北民族地区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时空动态演化分析 | 论文(CSSCI) | 窦开龙 | 《甘肃社会科学》, 2010 年3 期 |
17 | 甘肃文化旅游入境外国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研究 | 论文(CSSCI) | 窦开龙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 年 8 期 |
18 | 神圣帷幕的跌落:民族旅游与民族宗教 文化的世俗化变迁 —以甘南拉卜楞为个案 | 论文(CSSCI) | 窦开龙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年6 期 |
19 | 典型后发型民族旅游区旅游开发效应感知与态度实证研究 —以甘南拉卜楞景区为案例 | 论文(CSSCI) | 窦开龙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
20 | 《论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机制》 | 论文(CSSCI) | 李文兵,南宇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1 |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创新品牌研究 | 论文 (省级) | 南宇, 窦开龙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9年4期 |
22 | 区域合作联动开发,构建西北大区域旅游 | 论文 (省级) | 南宇、 李兰军 |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4期 |
23 |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合作开发创新研究 | 论文 (省级) | 南宇、 李兰军
|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5期 |
24 |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合作开发创新究 ――基于丝绸之路申遗的视角分析 | 研究 报告(22万字) | 南宇 总负责撰写 | 项目主持人南宇总负责撰写,课题组其他成员参与撰写。2012年7月国家 社科办结项,结果为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