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刘杰研究员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从量子隧穿到聚变物理》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陈宏善教授主持,学院师生约150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中,刘杰研究员介绍了物理世界中的量子隧穿,包括什么是量子隧穿、哪里有量子隧穿和量子隧穿的理论描述等内容;介绍了聚变反应与量子隧穿的关系;回顾了1935年海森堡、波尔、卢瑟福三位物理学家之间关于核能的对话;讲解了聚变物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如聚变点火中原子核极化与强磁场效应;重点介绍了强磁场的产生和测量等问题及其在聚变点火中的应用,并对核聚变中涉及的各种物理问题作了展望。
交流期间,刘杰研究员与学院师生进行了广泛交流研讨,就学院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并就进一步深化合作与团队建设等方面制订了具体规划。
【报告人简介】
刘杰,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理学博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杰出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Front. Phys. China、物理学进展、物理等杂志编委。Phys. Rev. Lett.、Phys. Rev. A/B/C/D/E等杂志特约审稿人。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和参与完成国内外各类基金课题2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等项目以及院重大项目等)。主要研究方向是超冷原子物理及强场物理等。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其中PRL 20余篇,PRA/B/E 70余篇,研究成果被他引2000余次。曾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国防科工委二等奖、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奖、于敏数理奖、杨振宁访问学人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科技奖等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