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刘杰研究员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激光聚变现状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陈宏善教授主持,学院师生约150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前,副校长董晨钟教授向刘杰研究员颁发了甘肃省“飞天学者”讲座教授聘书,并对刘杰研究员一直以来对学校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刘杰研究员表示接过聘书深感责任重大,愿在学校学科建设、科研合作、青年教师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多做贡献,以尽到飞天学者的责任。
报告中,刘杰研究员从1935年海森堡、波尔、卢瑟福三位物理学家之间关于核能的对话开始概述了核聚变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现状,讲解了激光聚变中涉及的诸多物理问题;讲述了美国、法国等国家激光聚变的研究进展以及我国激光聚变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激光聚变,特别是我国激光聚变的未来作了展望。刘杰研究员的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引起了在座师生的广泛兴趣和讨论。
交流期间,刘杰研究员参加了物电学院学科建设座谈会,与学院领导和学术骨干深入交流讨论,为学院学科发展和青年教师成长献言献策。参加了理论物理专业的学术讨论会,听取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们的报告,并给出了具体建议和指导。
【报告人简介】
刘杰,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理学博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杰出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Front. Phys. China、物理学进展、物理等杂志编委。Phys. Rev. Lett.、Phys. Rev. A/B/C/D/E等杂志特约审稿人。曾长期在美国Texas (Austin) 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著名大学研究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是超冷原子物理及强场物理等。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和参与完成国内外各类基金课题二十余项(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等项目以及院重大项目等)。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其中PRL 20余篇,PRA/B/E 70余篇,研究成果被他引2000余次,有关工作被Rev. Mod. Phys. 及Nature等杂志多次引用评论。曾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国防科工委二等奖、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奖、于敏数理奖、杨振宁访问学人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科技奖等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