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把多勋
项目名称:多元目标体系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最终成果形式和名称:专著《多元目标体系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鉴定等级:良好
西北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地区,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近二十年以来,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新型旅游产业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整体和全面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助推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性新型产业。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与全国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外在压力,在民族地区特殊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背景下,支配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或价值导向都是经济增长价值,导致在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中产生了较为突出的环境、生态、资源、文化、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问题,影响了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全面发展。本研究基于以上认识,研究了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传统发展的价值基准和发展现状,试图在理论上刻画一个能够满足多元目标和价值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全新的目标体系、价值基准和新型模式,并试图提出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般条件和政策建议体系。该研究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在全球化、经济发展新常态及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新发展具有较好的引领和借鉴意义。
(一)研究的基本背景
1、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在过去的近二十年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几乎成为这一地区产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支柱产业,对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以预料,旅游产业过去是,现在是,并且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都应当是西北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性龙头性和支柱性产业。
2、我国西北民族地区过去二十年旅游产业的发展基本遵循产业经济价值导向,发展旅游产业的初衷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外在压力,在客观上有产业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合理性,也符合世界和国内区域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经验;同时由于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特定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产业比较优势等原因,也存在在单一经济价值和经济发展目标导向下的发展偏差,致使在发展中凸显出了生态环境渐趋恶化、文化异化、人的发展进程的迟缓以及社会发展不能与旅游产业发展同步等一系列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3、近十几年以来,关于我国民族旅游的研究已经成为旅游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研究成果颇丰,对科学地概括和把握我国民族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和促进我国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研究推动作用。但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本体研究上;是以单一经济价值导向为基准的研究,研究目标指向民族地区特定经济增长和发展上;缺乏对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可持续研究和科学发展研究;缺乏对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价值研究和价值引领研究;也缺乏对我国特定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把我和研究。在全球化、新常态、民族地区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高度关注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并适时的探索构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解决并推出在同一时空条件下满足多元目标价值体系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全方位发展的创新体系;在理论上刻画和仿真一个当前国际背景和国内新常态发展背景下的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模式;建立一个我国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的价值基准和价值引领;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探索一条我国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的新的路径;解决并推出在同一时空条件下满足多元目标价值体系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全方位发展的创新体系。
(三)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1、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对旅游产业运行的哲学基准研究和价值基准研究的重新审视;为区域民族旅游发展研究注入新的内容;丰富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高度化的研究;促进我国旅游学科体系的发展;构造一个我国高等教育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和课堂教学应当关注的价值基准。
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可概括为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重新界定我国民族地区通过发展民族旅游产业所实现的目标收益结构;为民族地区测度新一轮关乎旅游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提供价值基础;改善和优化处在中观层面上的我国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品质;为民族地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资源开发规划注入新的价值理念;引导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产业主体和市场主体的行为;为民族旅游地区的社区和民众提供新的发展观。
(四)研究的主要结论
1、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价值基准进行了反思与批评。长期以来,在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般较低而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富集程度一般较好,旅游产业更多的被赋予了带动并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期待和使命,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价值而忽略文化价值、环境生态价值及其人的价值发展,导致了民族文化本体价值的扭曲、当地环境生态价值发展的“被代价化”以及人的发展尺度和标准的模具化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建立新的产业运行的价值基准,以此为价值判断标准,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过去二十年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客观的描述、理性的反思和科学的评价,以此作为研究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新型模式的起点。
2、构建了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多元价值体系。本课题通过对建立在经济价值导向的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全面的反思与审视,建立了一种指向未来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的新的价值基准,即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的最终价值——社会价值。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环境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上述各个单体价值发展的结果。民族地区社会价值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在旅游经济价值发展下实现的人的发展;二是在文化价值发展下实现的人均文化素质的提高,三是在环境生态价值下实现的生态环境改善;四是在旅游经济价值的发展下实现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水平等公共社会发展价值和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研究发现,在西北民族地区,各个单体价值的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即发展初期的经济价值导向、初中期的社会发展要求的紧迫、中期的人的发展诉求的凸显和中后期对文化发展的反思和对民族文化坚守的追求,这一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是客观的和必然的,体现了民族发展价值和发展意识的理性自觉。
3、构建了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中的价值最优模型。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民族文化和人的发展有着时代和地域所赋予的发展需求,通过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中的价值最优模型的构建,试图梳理各种价值形成的影响变量,并阐释各影响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求出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多元价值形成的一般机理与规律。在此基础上,不难发现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也能够担负起经济、环境、生态、文化、人和社会的多元发展的价值目标与使命,这一使命的实现有赖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旅游规划,有赖于政府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的不断完善,有赖于对旅游企业的行为规约,有赖于旅游产品、旅游方式和旅游线路具有逻辑性和文化内涵的策划与设计,有赖于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生态环境科学的研判和评估,有赖于当地居民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参与等等。
4、分析了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新型模式运行的环境和条件。多元目标价值引领的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新发展从本质上也决定于我国尤其是西北民族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进入2010年以后,我国尤其是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和国际国内其他要素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适应于这一变化,做出重大的调整和创新,才能使得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能够健康、科学、有序和协调的发展,进一步有力地引领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新型模式的实践需要完善和重建新的产业发展条件,包括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度、厚度及潜在的产业价值进行认知与评价;对民族区域内外产业选择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对关联区域竞争的环境进行分析;对旅游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和定位,确立“文化-产品-市场”的有机关联;对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为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资金等生产要素供给;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和品质优良的本土民族旅游微观企业组织;实施“政府主导-政府规制-市场主导”的产业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5、构建了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在单一经济价值基准上的运行模式的话,多元目标价值为价值基准的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则必将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如果说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传统模式只满足单一经济价值和目标的话,我国西北地区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则必须满足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人的发展价值和社会发展价值在内的多元价值协调发展的目标。本课题将通过多元目标价值基准的构建,试图在我国西北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探索一种能够满足多元目标价值诉求的新型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定义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体系,研究西北民族地区新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探索在多元目标价值引领下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新型模式运行条件及其制度体制保障等重大命题。
在理论上,新的发展模式对多元价值的实现是能够满足的,实践上则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更加科学、协调和完善且不断创新的制度安排体系和创新驱动;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实现经济发展、环境发展、文化发展、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多元价值目标,以将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6、提出了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新型模式运行的核心抓手。西北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要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创新驱动、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导等方式和手段,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经济、环境、文化和当地居民以及公共服务和保障等综合社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发展、环境发展、文化发展、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多元价值目标。通过对旅游产品的合理开发,对旅游微观组织的积极引导,对旅游产业内部要素的优化提升,对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协同水平的提高等,实现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产业经济价值;通过构建文化保护制度体系、实现文化传承、提高本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显示度等方式,实现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发展;通过对环境生态容量评估、监测,对旅游者和旅游活动足迹的存量、流量和增量的合理控制,充分估量在资源同构、区域内和临近区域内替代和竞争关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生态价值;通过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具体指标,提升人的素质与文明化程度,实现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五)本课题研究存在的缺陷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以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人的发展价值和社会价值统领新阶段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是否全面和合理?本研究对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价值基准和目标体系的研究尚有待于在哲学和社会学层面上进行进一步深化的研究。
2、在学术层面上对多元目标价值同时满足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尚不全面和具有对产业发展的直接指向价值,是否可以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试错和检验。
3、提出的模式和政策体系还比较粗糙,对我国千差万别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适应性和应对性。
4、限于研究主旨,尚没有涉及关乎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制度变迁研究、体制创新研究、投融资研究、旅游影响研究、旅游扶贫机制与途径研究、旅游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研究、具体案例研究等。
5、支撑性政策研究也还比较粗糙。在以后的研究中,要进一步进行关于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体系和价值基准的深化研究、具体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研究、满足多元目标体系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实践研究、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产权制度和分配研究以及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适应性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