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申燕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9-30浏览次数:65

9月25日,应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电化学技术与纳米器件工程实验室邀请,华中科技大学申燕教授来校参加实验室“青年学者论坛”系列学术活动,并作了题为《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光)电化学界面电荷传输过程》的学术报告。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研究生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中,申燕教授介绍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研究背景,着重介绍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仪器组成、探针制作、工作原理、理论公式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利用SECM的产生-收集模式研究氧气电化学还原反应过程、基于二氧化钛的染料敏化的动力学研究过程(如钌C106染料、Zn卟啉染料LD14和p型染料P1分子)等已开展的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讨论。围绕光电催化分解水的工作原理、光催化制氢的关键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FTO/Mo: BiVO4的光电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过程讲述了光电催化分解水界面反应动力学研究。

报告结束后,申燕教授对老师及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报告人简介】 

申燕,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董绍俊院士),200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引进聘为教授。2010年9月加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2004年-2006年在德国奥尔登堡大学Prof. Gunther Wittstock 小组从事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应用研究,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和德国Hanse-Wissenschaftskolleg (HWK-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奖学金,刘永玲特别奖、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入选国际电化学学会会员,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价专家,Nano Research、J. Mater.Chem. A、Electrochim. Acta 、Carbon 等杂志评阅人。已发表了80 余篇期刊论文,文章被引用超过1,600 多次(H 因子21),出版多部中英文专著。主要从事与能量转换和存储相关的电化学研究,包括(光)电化学分解水和CO2 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