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丛书——
《薪酬水平与薪酬差距效应研究》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刘敏 教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纵深发展,劳动报酬持续增长是必然趋势,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拉大是客观现实,由此产生的系列问题引发了学界与企业界的深思与反思:劳动报酬增长能联动多大的物价水平增幅?应控制在什么样的幅度内?越来越大的薪酬差距能否持续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作用?薪酬差距在什么情境下对员工成就导向及敬业度等积极性工作心理与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在视角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基础上研究这些问题,对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经济增长同步,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本书是刘敏、董青老师基于近年研究成果撰写而成,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和视角创新:
1、揭示薪酬水平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薪酬是“双刃剑”,经济发展能否承受薪酬提高对物价水平的推升是政府部门、理论界与企业界都关心的问题,本书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的波及效应分析方法从宏观层面测算了当劳动报酬增长1%、3%、5%、7%时、10%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分别为0.43%、1.27%、2.12%、2.96%、4.23%,如果薪酬增长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且控制在7%之内,联动物价水平增幅不超过3%。
2、揭示“锦标赛”理论的内在机理,拓展行为理论
“锦标赛”认为拉大薪酬差距可以提升企业绩效,行为理论认为薪酬差距过大会影响员工工资积极性。以往研究认为积极性工作心理与行为决定性受地到价值观、动机等个体内因因素的影响,薪酬水平与薪酬差距这些外在物质因素可以作为控制变量、中介变量进行相关研究,不能解释积极性工作心理与行为产生的原因,本书直接将薪酬水平与薪酬差距作为自变量,研究薪酬水平与薪酬差距对员工积极性工作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敬业度随薪酬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存在拐点,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每股收益负线性相关,与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不相关,而利息保障倍数、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增长率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拉大呈先升后降的非线性相关变化趋势;农林牧渔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高度正相关,其他行业不相关、负相关或不完全相关;银行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银行绩效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负相关,银行规模与银行绩效高度正相关;拉大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投资水平,促进企业扩大投资规模,提升企业绩效,但不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即高水平的投资行为并不意味着高效率的投资行为;低层次员工成就导向随薪酬差距拉大呈倒U型变化,员工敬业度呈弱倒U型变化;高层次员工成就导向、敬业度随薪酬差距拉大呈正U型变化;薪酬差距对员工成就导向、敬业度的影响作用高层次小于低层次。
本书研究结论深入揭示了“锦标赛”理论中薪酬差距影响绩效的“黑箱”与内在机理,拓展了“锦标赛”理论与行为理论。
企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丛书——
《工商竞争情报分析:原理、方法与工具》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周文杰 副教授
在社会信息化程度急剧加深和信息资源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关键资源的战略地位日益崛起的今天,整个社会都创造并消费着储量惊人的“信息矿藏”。当今社会的“信息矿藏”是如此丰富,以至于人们常常迷失其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从而出现面对着海量的信息资源却无法有效地使这些资源为我所用的窘境。这恰如人们面对自然宝藏却因缺乏加工提炼手段和工具而望洋兴叹一样,对信息的加工提炼也需要借助于科学的手段。着眼于上述背景,本书旨在对竞争情报分析的原理、方法与工具进行全面介绍,以期为有志于从事信息分析相关工作的读者提供借鉴和参照。
本书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对工商竞争情报的原理、方法与工具进行全面的介绍上。具体而言,本书首先对竞争情报的信息源与信息采集进行了介绍,然后分别介绍了广泛应用于竞争情报分析领域的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定量结合分析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演示了这些方法和工具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此外,本书还对竞争情报中“人”的因素展开了分析,并对工商竞争情报的价值评估及管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与同类著作相比,本书力图在如下方面有所创新:一是依据信息分析工作的内在规律,对信息分析对象进行了系统地分类,以期为构建信息分析的理论体系进行有益探索。二是着眼于工商管理相关学科和职业的属性,对信息分析工作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及人际信息源展开了分析讨论,以促进信息分析与管理实践的深度融合。三是首次提出了竞争情报价值核算的原理和模型,为工商竞争情报研究走向深化提供可资借鉴的有益参照。
企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丛书——
《公司治理法律关系的均衡机制》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魏彦珩 副教授
经济的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实际上取决于企业间的竞争,企业的活力、盈利能力乃至综合竞争力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水平。
从法律角度研究公司治理,主要是发现和设计公司治理中各种法律关系安排的最佳制度。公司治理涉及一系列法律关系,通过公司法律制度为这些治理关系设计出最佳的权利义务分配方案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基础。因此,欧、美、日、韩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这些年来频繁修订公司法。我国公司还有一些制度设计不尽合理,有待将来修法时改进;用来调整丰富多彩的公司治理关系时发现还有很多法律漏洞,有待将来修法时填补,这些都是对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关系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必要性所在。
公司治理中的主要法律关系涉及: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股东及股东会与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之间、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之间、监事及监事会与董事、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之间、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公司内部人与公司的交易相对人之间、公司与政府之间、公司与社会之间、公司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等。公司治理法律关系是动态的,是在平衡——失衡——恢复平衡这样一个动态过程寻求平衡。公司治理法律关系研究就是通过梳理公司治理各种法律关系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使其明确自己的权利(力)边界和义务底线,恰当地行使权利,充分地履行义务。本研究一方面通过梳理现行公司法律法规对公司治理关系的规范,为公司治理实践正确适用法律法规维护公司治理关系的平衡和恢复失衡的治理关系提供便利,另一方面结合丰富多彩的公司治理实践案例和发生的问题,揭示公司法律法规在公司治理法律关系规范上存在的法律漏洞,并提出符合法理的解决方案,为正当解释公司法提供借鉴,也为将来进一步修订完善公司法提供借鉴。
企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丛书——
《甘肃省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政策与战略》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马文静 副教授
小微企业的发展是经济繁荣的基础。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群体,同时也是最脆弱的群体,小微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中国能否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小微型企业乃是中国的大战略。西部地区的小微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由小到大,从少到多,从“补充地位”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甘肃省作为西部大省,小微企业更是甘肃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主力军,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实现共富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本书运用多种理论与方法,围绕甘肃省小微企业发展现状,结合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借鉴国内外典型国家与地区小微企业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了甘肃省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战略原则与战略政策,进而分别从甘肃省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战略、自主创新战略、集群发展战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国际化战略等五个方面,对甘肃省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扶持政策及战略选择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
发挥小微企业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投入成本,从而形成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微企业只有建立战略管理意识,提高战略管理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总体上看,小微企业在甘肃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大大地激发了甘肃省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对于甘肃省经济顺利实现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十分关键。因此,本书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另一方面也将对甘肃省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完善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加速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等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和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