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我校教育学院邀请,香港中文大学黄显华教授来我校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学术活动。本次学术活动包括五场学术报告和两场座谈会,我校教育学院的教育学原理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博士、舞蹈学院研究生以及部分教师也参加了本次系列活动。
报告一:学习与教学:性质、关系与研究
黄老师用抛球和接球的方式引导在场学生和老师思考学习与教学的关系。他详细解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介绍了他的著作《学习与教学:性质、关系与研究》主要内容,并组织小组讨论报告对“学习”这一概念。黄老师认为,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而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双边活动的配合,“教学舞步”这一意象可说明这一问题。
报告二: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个别差异
黄老师讲解了“明白”的六个层次,包括解释、阐释、应用、观点、同理心、自觉;他通过“拉牛上树”“牛不饮水”等生动的故事,启发师生思考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对“明白”这一概念以及“如何处理个别差异的教学”作进一步的探讨。黄老师认为,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即提供焦点问题、建立预见/推论、构建认知上的鹰架、追寻意义、以及教学必须联系于学习。
报告三:学习问问题和从问问题中学习
黄老师以“照镜子”为例,引出教学反馈和自主学习这一对重要概念。他认为,儿童有问题要准许他们去问,通过问题的解答可增进知识,促进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是一种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而是一种生命的实践态度。学生自主学习实际是在教师支架式教学的协助下,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愿。他比较了传统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不同,提出了有效的教师提问的八条建议。各小组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习问问题,和从问问题中学习”或“自主学习”、或“反馈和形成性评估”进行了深入讨论。
报告四:如何设计课程和教学
在本专题中,黄老师组织各小组对“学习”和“课程”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设计课程和教学要回答的四个问题,即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要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可能达成这些目标?如何组织学习经验使教学更有成效?如何评估学习经验能否有效达至既定目标?并通过“为何你在此”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报告五:探究课程和教学性质的途径与过程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教育学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理论问题,黄老师通过两手互握的小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转变”的概念。他在介绍了课程研究知识基础的同时,指出我们在进行课程研究时要处理决策、设计、实施、评估的问题。他以学报和博士论文作为起点来探究课程和教学性质的途径和过程,指出一篇好的论文,特别是对现状的了解和分析的论文,其内容不应是文献的抄录,更不是单靠思考便能找出这些研究问题的答案,而是对文献的析评。
座谈会一:博士学位论文写作
3月13日下午,黄老师与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等专业的博士生进行了关于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的座谈会。黄老师介绍了课程研究的知识基础,之后以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博士论文作为学习材料,探究一套(或多套)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在谈到博士论文写作时,他指出一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找出研究问题的答案,“研究设计与方法”是一篇论文的大脑,它上接研究背景和文献分析和评价,下面引出研究的具体运作;“文献评析”是论文的心脏,为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提供新鲜的血液。
座谈会二:香港中文大学的优质学校改进计划
3月16日下午,黄老师与我校青年教师围绕“香港中文大学的优质学校改进计划”进行了座谈。黄老师指出,“香港中文大学的优质学习改进计划”是一个整全、互动、有机的全面学校改进计划,希望通过大学与其他学校的伙伴协作,协助学校建立较强的信心进行专业自主的改进策略。黄老师介绍了优质学校改进计划为小学、中学和特殊学校提供的支援重点,提出以“点、线、面”的同时推进来提供专业的支援。
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黄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深刻解读了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老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