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学术论坛之九:林麦麦、孙小春、常玥三位老师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4-01浏览次数:121

3月31日,由理科学科建设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处主办,各理科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协办的“青年学者学术论坛”在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第九期论坛报告。理科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理科学院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及研究生,科学技术处相关人员等100余人参加了本场报告会。报告会由数学与统计学院巩增泰教授主持。

 

 

 

来自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孙小春博士,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常玥博士,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林麦麦博士分别作了《Global well-posedness for the GNSC equations with highly oscillating initial data》、《改性坡缕石的制备及应用》、《等离子体中的孤立波》的学术报告。报告中,三位青年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自的学术观点,介绍了新颖的研究内容,并与现场师生进行交流和探讨。

报告人简介

孙小春,博士,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数学专业博士。2016年5月入选西北师范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资助计划”。获2015年西北师大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16年甘肃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2次,省级一等奖多次。主持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高等数学课程对分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获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重点立项支持;2016年被授予“甘肃省技术标兵”。

主要研究方向为调和分析及其应用。在《中国科学》《中国数学前沿》等相关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1项,地区基金项目4项,数学物理学部项目1项,国家高校博士点基金1项。

 

常玥,博士,化学化工学院教授,199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2002年毕业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曾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 Journal、Applied Clay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授权专利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林麦麦,博士,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同年进入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应用数学专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2005年毕业留校任教,2011年取得我校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教学方面,曾先后荣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校级教学科研双星计划的奖励,并主持和参与多项校级精品课程、校级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

科研方面,作为项目主持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目前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并多次获得省级高校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