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应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家语委“一带一路”汉语普通话培训推广基地(西北中心))邀请,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昆山校区对外汉语教研室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兼职硕导孟艳丽大校、黄健秦副教授来我校分别作了题为《基于网络的“A”到“X”研究》和《空间与语言——问题驱动的语法研究路径》的学术报告,国际文化交流师生8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孟艳丽大校以生动的“你丑到我了”、“你有没有被美到”等例子引出“A”类词的常用语句,以及“X”类词语的“帅到没朋友”、“美到逆天”等网络时代兴起的新用法,提出主要解决的A的性质、X的特征和“到”的功能三个问题,得出“A”是具有量幅的形容词、X首先直接表示程度,其程度大量义是其本身自带的,关于到比较弱的语法化程度。她认为“A”到“X”中的“到”已经发生了变化,可以参照“得”,确定为结构助词,它的功能是引进表示程度大量的补语,并与“得”进行了区别比较。孟艳丽还提出语言发展中“敢不敢这么美”、“要不要这么酷”等新鲜用法表示程度的用法,对我们如何搜集材料、针对结构、语义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黄健秦副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学习和研究语法的一点感悟,提出“语法实为语道,即形式和意义的互动”这一认识,然后对语言本体的研究范式和语言学的本体与应用作出介绍,并结合“一带一路,语言先行”提出了语言学的三大应用(服务)方向,从意义到形式——空间范畴阐释空间量的概念,并引用了脑筋急转弯“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庄子》中的“水浅而舟大也”、套娃图示与“打开”机制等实例来具体解释空间量的概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空间量这一抽象的语言学概念,同时对于强空间量、弱空间量、零空间量三类空间量进行了对比,他认为,语言学家的根本任务是解答留学生的问题、为学习者服务,并引用沈家煊等学者对研究范式的代表性看法。
报告会后,师生就相关问题与孟艳丽、黄健泰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