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由理科学科建设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处主办,各理科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协办的“青年学者学术论坛”在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第十五期论坛报告。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权正军教授主持。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张登红博士,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温瑾博士,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赵小龙博士、秦冬冬博士分别作了《电子与离子碰撞动力学过程的理论研究》、《氟硼荧类染料的合成及应用》、《两类微分方程反问题的数值解法》和《高效光解水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四位青年学者围绕各自的学科背景、研究方向、科研思想等阐述了其学术观点,介绍了新颖的研究内容,分享了其科研历程和收获,并与现场师生进行交流。
【报告人简介】
张登红,博士、硕士生导师,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秘书长。2006年3月在爱尔兰著名学府都柏林大学进行了为期3月的交流访问;2013年在韩国原子能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
主要从事高电荷态离子的结构、衰变性质以及碰撞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1项,联合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重点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参与组织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日等离子体中的原子分子过程研讨会。
赵小龙,博士、副教授,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2005年在兰州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兰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新型功能有机分子(材料)的合成,天然产物全合成工作。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并完成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提升计划1项。承担本科生《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专业英语》等课程。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温瑾,博士、副教授,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生导师。2011年6月在兰州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10月进入西北师范大学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主要从事微分方程(包括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反问题的研究工作。共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5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Inverse Problem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velets, Multiresolu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及Inverse Problems and Imaging上。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及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及地区基金项目多项。2014年作为主要参与人1次荣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秦冬冬,博士、副教授,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 2005年在兰州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被保送至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无机化学专业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被选派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Tom Mallouk(美国科学院院士,JACS编辑)教授小组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至2012年在Tom Mallouk教授小组做博士后研究;2012年10月回国,被西北师范大学聘为副教授。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太阳能光电转化、绿色能源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PNAS,Chem. Mater., J. Mater. Chem. A, J. Phys. Chem. C, Chem. Commun.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