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文丛《清初关中诗人群体研究》

发布者:张璞发布时间:2018-04-16浏览次数:621

                    

作者:冉耀斌

成果简介:

清初关中地区人文繁盛,作家辈出,引起了当时海内士人的普遍关注。李因笃、李柏、孙枝蔚、王又旦、李念慈、张恂、雷士俊等为代表的关中诗人曾经名满海内,受到顾炎武、钱谦益、王士禛、朱彝尊、施闰章等著名诗人的赞誉。

清初关中诗人众多,士人结构比较复杂,按其出处可以分为以李颙、李柏、王弘撰、孙枝蔚、雷士俊等为代表的遗民诗人群体和以李因笃、李念慈、王又旦、韩诗、张恂、康乃心为代表的国朝诗人群体。清初关中士人大多曾经漫游大江南北,甚至长期流寓江南,因此按他们一生活动的地域范围又可以划分为两大地域诗人群体:以“关中三李”和王弘撰、康乃心、王又旦等为代表的关中本土诗人群体和以孙枝蔚、雷士俊、张恂、韩诗等为中心的流寓江南的关中诗人群体。

清初关中诗人群体在文化渊源、学术思想、伦理操守、创作理论、诗文风格等方面都与江南、山左、岭南等地不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清初关中诗人群体的诗论,大多主动继承明代李梦阳、康海、王九思等开创的格调理论,自觉发扬以“秦风”为代表的地域文学传统,在清初诗坛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学特征。清初关中诗人大多抒发故国之思和兴亡之感,痛恨不义战争,悯念百姓疾苦,其创作也具有慷慨激壮、意象苍茫的“秦风”特色。同时,流寓江南的关中诗人孙枝蔚、张恂、韩诗等人的创作也深受江南文化的影响,具有西北之慷慨悲凉与南方之清丽缠绵融合并存的风格特征,表现出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多样风格。

本书不但深入研究了清初关中诗人群体的诗学理论、地域风格和创作成就,而且运用文化地理学、文艺心理学探讨了清初关中诗人群体的文化渊源、创作心态和审美情趣,全面展现了这一文学群体的整体创作成就及其学术价值、文化价值。

本书对明清时期以“秦风”“秦声”评价关中诗人创作特色的历史渊源、发展流变也进行了认真追溯,并详细辨析了“秦风”“秦声”在流派纷呈、门户林立的明清诗坛的具体内涵。作者还运用文史互证法考证了“丁酉诗社”与李楷、孙枝蔚等人的抗清活动,“丁酉科场案”与张恂流放尚阳堡,雷士俊与晚明“直社”和清初“昭阳诗人群体”的关系等清初史实。这些研究都独具特色,创获颇多。本书不论在研究对象或研究范围方面都有一定的开拓,视野开阔,观点新颖,论述有据,持之有故,是近年来清诗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