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应西北师范大学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文学院和敦煌学院的邀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李守奎教授在文科实训楼102学术会议室作了题为《汉字文化阐释——以“福”字为例》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是我校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术大讲堂”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世界·视界’系列研究生学术月”报告之一。报告会由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田河教授主持,70余名校内外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李守奎教授从“福”字的文字学含义和文化学含义两部分做了详细阐述。李教授指出,认识汉字发展的规律不仅体现在字形简化上,还体现在字义的繁化上。李教授强调,在讲解汉字和汉字文化时,应结合考古学、语言学和文字学知识,从深入的学术研究入手,兼备“掌握文字学理论知识”和“通俗的语言表达”两种能力,科学地做好汉字的深度阐释工作;在快餐和碎片化信息文化时代,要传播确切的知识,把科学的汉字知识传播给大众,绝不能把错误当做知识误导大众。
报告会后,李守奎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