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名单公布,西北师大文学院韩高年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关系史”(22&ZD260)获准立项。
该项目涉及的“早期书写”约指公元2世纪以前的“书写活动”与“书写文本”,主要由考古发现的图像文本、甲骨卜辞、铜器铭文、简帛、石刻文本和流传至今的经典性传世文本构成。课题所谓“商周秦汉文学”,既包括商周秦汉时代的文学文本,也包括载录或包含于上述文本中的商以前的神话传说、歌谣、语体文本及书写文本。课题所谓“关系”是指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包括篇章、卷、集(书)三个层次,转写、抄撮、包含、互补、异文、异本等表现形式;所谓“关系史”,是指“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之间动态关系的演变历史,包括“出土早期书写文本”与“传世商周秦汉文学经典文本”之间的关系史,“早期书写”“出土早期书写文本”各类型之间的关系史。
随着考古学的不断推进,大量早期书写文献得以重见天日,使传统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进入了新的时期,早期书写也成为商周秦汉文学的一个重要视角。目前学术界关于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的研究涉及到写本研究、经典神话研究、文章文体的研究、经典的生成研究等多个方面。重大项目“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关系史”将紧密围绕“早期书写”这一概念,计划辑录整理图像(岩画、彩陶、帛画、汉画像、壁画等)、甲骨、金文、简帛、石刻等出土的早期书写文献,在开展上述早期书写文本的基础研究时结合传世经典文本,进一步系统研究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的关系,梳理其发展史,并探讨中国早期经典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等问题,将推动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及中国早期书写与文学、文献和文化关系的研究。
该重大项目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点研究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文本的分类整理、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之关系以及对课题中涉及到的经典文本、关键问题、关系史、理论和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并将尝试系统呈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各代的文学成就,归纳中国早期书写文化发展和书写文本生成与传播变异的内在规律,从文献拓展、论点创新和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等多个方面改变学界对商周秦汉文学格局的总体认识。
该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主要由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组成,在相关领域也取得了丰富的前期成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发表与早期书写相关论著。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是甘肃省一流学科,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作为优势方向,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目前已经获批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附录:
重大项目“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关系史”首席专家韩高年教授是西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多年来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图像金石简帛等早期书写文本文献整理与研究、出土文献与华夏文明起源研究,擅长利用出土文献解决文学史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尤其在简牍学、“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关系史”方面有长时段的持续研究,前期成果丰富、学术积淀较为深厚。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涉及甲骨、铭文、石刻、简帛等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完成了“西北简帛文献中的文学史料分类辑释与研究”(18BZW075)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编纂整理与研究”(10ZD&103)子课题“《全晋文》编纂整理与研究”,辑录简牍帛书、铭文、石刻等早期书写文本千余篇。此外,参与完成“先秦文学编年史”(99BZW005),成果《先秦文学编年史》(上、中、下)收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韩高年教授出版专著18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史哲》《文献》等国内权威期刊表论文150余篇,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转载32篇。2019年,韩高年教授被中国人民大学学术评价中心评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
涉及图像、甲骨卜辞、铜器铭文、简帛文献等出土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研究的代表性论文有:
《马家窑彩陶鸟纹东来与东夷昊族神话西进——兼谈史前期华夏文化共同体观念的形成》,《西北民族研究》2022年第1期;
《〈周易〉卦爻辞所见商代贞人考》,《广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0期;
《春秋卜、筮制度与解说文的生成》,《文学遗产》2013年第6期;
《春秋时期的铭论与铭体》,《文学遗产》2009年第6期;
《战国中山遗址出土文献与子夏“诗教”》,《山西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
《丧礼临终之仪与周代遗训遗言——以〈尚书·顾命〉、春秋“遗训”及清华简〈保训〉为中心》,《西北师大学报》2015年第5期;
《〈诗〉〈骚〉“求女”意象探源——从清华简〈楚居〉说开来》,《学术论坛》2017年第1期;
《武威王杖简册的文本性质与文体功能》,《西北师大学报》2022年6期;
《烽燧戈壁间的中国早期书写——西北简牍文书文学散论》,《“早期中国的书写:在文本内外”论坛论文集》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