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批准依托西北师范大学建设的“高原交汇区水资源安全与水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立项支持。
“高原交汇区水资源安全与水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聚焦于高原交汇区水环境污染监测,水污染治理与保护和智能物联网监测平台建设等三个核心方向,通过分析传感智能系统和污染物数据库建立为高原交汇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实验室依托西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自然地理学、人工智能等优势学科,面向高原交汇区水资源安全的实际需求,集中科研力量,综合交叉领域,通过整合校内优势学科资源,致力解决水资源环境安全和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基础问题及智能传感方面的前沿科学问题。实验室的建设,对科学有效地保护高原交汇区水环境安全,促进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主任由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卢小泉教授担任,卢小泉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高原交汇区水污染物的检测和治理,在各类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方法建立、分析传感平台构建、水污染治理的技术方法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研究成果,团队自主研发的各类高精尖科研仪器为水资源安全与水环境保护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坚持“厚基础、强应用,谋重点、育重大,集平台、求特色,优服务、细举措”的发展思路,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强化资源整合协同创新,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加强学校科研平台体系谋划建设,突出科研平台建设的需求、质量和任务导向,融入“大战略”,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推动“大发展”,构建“科研平台—科研团队—重大项目—重大成果”协同创新机制,强化科研平台体系全周期管理服务和绩效考核,推动学校科研平台学术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西北师范大学将根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充实研究队伍,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实验室建设成效,打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区域发展需要的特色标杆平台。并将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系统谋划科研平台新增布局和优化整合,切实提升科研平台建设质量,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