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田澍教授在《历史研究》发文探讨明朝中后期西域政策的调整问题

发布者:张娟发布时间:2025-08-19浏览次数:10

近日,历史文化学院田澍教授在《历史研究》2025年第6期发表论文《明中后期西域政策的调适》。该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1年度重大招标项目“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LSYZD21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认为成化九年(1473年)出现的哈密危机,起因于土鲁番的快速崛起和哈密卫的逐渐式微,使明廷依靠哈密卫统领西域的模式面临着极大挑战。由于明廷在哈密无法确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故难以聚拢人心,形成合力,无力抵御土鲁番等周边势力的袭扰,宪宗、孝宗、武宗等君臣皆未能及时调整应对策略,而是一味地追求恢复哈密卫的外在形式,危机非但没能成功化解,反而愈演愈烈。尽管武宗君臣用停止通贡等强硬方式来回应土鲁番,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明世宗即位后,立足未稳,首辅杨廷和等人继续把持朝政,一再庇护彭泽等人,使近50年的哈密危机进而演变为甘肃危机。在世宗通过“大礼议”击败杨廷和集团之后,世宗与新进诸臣能够正视土鲁番崛起的事实,主张放弃背离实际的“兴复”策略,在追究彭泽等人失责的同时,同意土鲁番恢复正常朝贡的请求。在这一重大策略调整过程中,世宗君臣以西域的稳定、西北边疆的安全和朝贡秩序的正常化为出发点,充分认识到哈密卫虽难以再现,但和平的局面仍可恢复如初。随着西域治理观念的这一重大转变,土鲁番很快再次听命于明廷,朝贡不绝,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从此,河西走廊至西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入新发展期,西北边疆进入新稳定期。